上圖為46KG黃鰭鮪魚
別名:
太平洋黑鮪(黑鮪、黑甕串、黑暗串、東方鮪、東方藍鰭鮪、黑串、金槍魚、烏甕串、串魚、魚因、烏暗串)
黃鰭鮪(串仔、黃奇串、黑肉、甕串、黃鰭金槍魚、黃鰭串)
大目鮪(大目串仔、短鮪、短墩、短金槍魚)
長鰭鮪(長翅甕串、長鰭串、白肉串)
主要季節:
黑鮪魚產季是每年4月至7月底,6月開始即進入產季尾聲
黃鰭鮪魚為4月至10月
鮪魚的生態
每年從四月至七月,正是我國鮪延繩釣漁船豐收黑鮪的時刻。在這段期間,黑鮪正好洄游到巴士
海峽、台灣東部外海產卵,所孵化的稚仔魚便會隨著黑潮向北游到日本海域,並在此度過該年的冬季;次年再開始向東洄游至太平洋東北海域成長。經過3至4年的時間,等到發育成熟後,牠們在迴游到其出生地台灣東部或日本海域產卵,完成黑鮪的生命週期。
海峽、台灣東部外海產卵,所孵化的稚仔魚便會隨著黑潮向北游到日本海域,並在此度過該年的冬季;次年再開始向東洄游至太平洋東北海域成長。經過3至4年的時間,等到發育成熟後,牠們在迴游到其出生地台灣東部或日本海域產卵,完成黑鮪的生命週期。
絕大多數的魚類都是變溫(冷血)動物,它們的體溫隨周圍的水溫而改變。但鮪魚卻是溫血動物,這在魚類中相當罕見,因為魚類的鰓就像一個散熱器,在血液迴圈期間獲得氧氣時,也同時將血液中的熱量散發出去,而鮪魚牠們有一個特點,就是在側線的皮下,都有一層紅色肉或稱為血合肉,為了貯存氧氣,供迴遊時肌肉持續運動所需,且其高度的新陳代謝作用,產生大量的熱,為避免熱量散失,鮪魚進化出一種使熱量只在動脈和靜脈間交流的系統,使熱量保留在身體內,而不會流向鰓部,因此能調節體溫。
血合肉的牛磺酸與一般體內之白色肉比較高出7-10倍,高含量的牛磺酸具有調節細胞滲透壓、防止膽結石形成以及調節神經衝動等生理機能,並具降低膽固醇、血糖、血脂等作用。
分辨與挑選方式
黑鮪魚第一背鰭黃色或藍色;第二背鰭、臀鰭為淡黃色;離鰭黃色,皆具黑緣。黑鮪一般可分北方黑鮪及南方黑鮪 ,而北方黑鮪又可分為兩個亞種 :一亞種是太平洋的黑鮪(台灣主要),另一亞種則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黑鮪。
黃鰭鮪,顧名思義是由牠的第二背鰭與臀其呈現黃色而得名;此外,牠的魚體外表由於有黃色系的色澤襯托,因此較有其他的鮪魚來的更亮麗。黃鰭鮪是生長速率最快的鮪魚,產季全年皆有,唯美年4月至10月的產量較豐。
大目鮪之名稱由來,這全拜他那雙大眼睛之賜,因此獲得「大目」的尊稱,牠的眼睛大如嬰兒的拳頭,遠較其他鮪類的眼睛來得大,故享此盛名。一般而言,大目鮪的實用價值除了生魚片料理之外,牠那雙碩大的眼睛亦含有豐富的魚油及DHA,深受海產店及饕客們的青睞。
長鰭鮪牠是鮪類中體型較小的鮪魚,從外觀上觀察,長鰭鮪十分容易辨別,成魚具有特長的胸鰭,其長度可達第二背鰭基部,比起一般鮪魚的胸鰭,牠的長度是其他鮪類的兩倍。鮪魚三明治的食材就來自於長鰭鮪。
黑鮪魚小故事
黑鮪並非自古以來就是佳餚,在1900年代初,黑鮪被稱為「馬鯖魚」,牠們的紅色魚肉味道較重,被認為只適合給貓、狗吃。
黑鮪一直到20世紀後半葉成為食用魚時,價值才節節高升,同時壽司也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菜單上。
有人可能以為壽司和生魚片成為日本人的主食已有數百年的歷史,但事實上,生魚片廣泛消費卻是近代的現象。日本人的蛋白質來源大多依賴海洋提供,而魚不能放著任其腐壞,所以他們用煙燻或醃漬法來保存魚肉。戰後,冰箱引入日本,原本只能用煙燻或醃漬法保存的魚,幾乎可以無限期地保鮮,而漁業的新技術,如延繩釣漁法(使用特別長的線並裝上許多餌鉤)、圍網捕漁法(使用大型漁網,可以圍住整群的魚),再加上船上的冷凍庫,整體條件對日本人的飲食習慣產生史無前例的改變。黑鮪的地位從武士不吃的「骯髒魚肉」,晉升為價格可以媲美松露和魚子醬的珍貴魚肉(日本人稱黑鮪魚為maguro),「鮪魚肚肉」(toro)又是其中最上乘的部位,是成熟黑鮪富含脂肪的腹部。松露和魚子醬之所以昂貴,是因為稀有,黑鮪則不同,這些原本被視為不可食用的魚,在近海處就可以找到大量的魚群,因而迅速變成國際地位崇高的菜色。2001年東京的築地魚市場,就曾經創下一條黑鮪17萬3600美元(約合新台幣520萬元)的高價。(擷取自科學人)
處理方式
一般鮪魚主要的利用方法,可做生魚片 、味噌湯、魚鬆、罐頭、煙燻、鹽漬、及各式的烹煮調理皆可。
保存方式
將切好的魚塊用廚房紙巾或濕紙巾包覆,裹上密閉的保鮮膜,放入冷藏(4~7度),可存放約2天。
冷凍就直接將魚塊裹上保鮮膜(越緊越好),最少可保存7天。
冷凍就直接將魚塊裹上保鮮膜(越緊越好),最少可保存7天。
不過還是儘早食用為妙
我們將會分享更多料裡技術與更多海鮮食材知識
接收即時訊息可以到我們粉專案個讚 : 055龍哥斯特
想看更多魚類處理影片也可以至youtube頻道觀賞: 龍哥斯特 ←記得按訂閱哦!!
若有料理上的問題可以加我們的 LINE@ ID: @mvh0020h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