鰹魚為相當重要性的經濟魚類,味甚佳,可製成 柴魚片、罐頭及生魚片 。 鰹魚的生態 在西太平洋,有一大片極爲溫暖而荒蕪的水域,被稱爲暖池。那里有最大的鰹魚種群之一,這些鰹魚在暖池西部邊緣覓食最爲活躍,那裡有兩股水質完全不同的洋流系統交匯,造成一個匯聚帶,在其周圍,營養、浮游生物和小魚都很集中。本來四處游盪捕食的鰹魚只要隨着食物跟着洋流遷移即可。春夏之際,成群而來,在沿岸各地均可捕穫。 本魚喜好清澈的溫暖的表層水域,在熱帶海域中定居,而在溫帶海域則呈季節性移棲洄游,小型魚在前上方;老成魚在後下方,有靠近船舷猛吃灑餌的現象,不食死餌。 分辨與挑選方式 花蓮七星潭4大易混淆的洄游性魚種 東方齒鰆(煙仔虎) 的特徵:白肉魚、牙齒利且粗大、背部有橫紋 巴鰹(三點仔) 的特徵:紅肉魚、細齒、背部有波浪條紋、腹部有三點 扁花鰹(炸彈魚)的特徵:紅肉魚、體型較小、背部有波浪條紋 正鰹(柴魚)的特徵(圖六):紅肉魚、細齒、柴魚就是正鰹做、腹部有橫紋 巴鰹拿來做生魚片的口感更是不輸鮪魚,所以,若非老饕,常常鮪魚和鰹魚生魚片是會搞混的,也因此會有不肖商人會魚目混珠,不可不慎。 資料來源: 洄遊吧 處理方式 煙仔虎是屬於泳速很快的魚種,從開叉的尾鰭就可以看出來,這一類的魚種,都有一各相同的特性,就是新陳代謝快速,當生命跡象停止的時候,魚肉也開始腐敗,所以釣到煙仔虎之後,第一件事就是要( 放血 ),如此腥味比較重的血液,才不會逆流在魚肉本身,肉質才會好吃,要做生魚片也沒有問題,若是沒有經過放血這一道手續,料理後的魚肉會有一股很重的腥臭味。 鮮魚保存方式 將切好的魚塊用廚房紙巾或濕紙巾包覆,裹上密閉的保鮮膜,放入冷藏(4~7度),可存放約2天。 冷凍就直接將魚塊裹上保鮮膜(越緊越好),最少可保存7天。 不過還是儘早食用為妙 魚肉昇華熟成 將魚塊包裹濕潤10%鹽水的濕巾,用保鮮膜緊緊纏繞儘量隔絕空氣與水份,放入0~2度的熟程環境最少3天,又魚塊的大小、厚度不定,建議3天後每隔一天檢查魚肉一次,隨著時間越久,魚肉會酸味會越少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熟成程度就可以料理了! 特殊保存方式 柴魚這種食物,從古早時期就已經存在。平安時代的...
留言
張貼留言